隱匿在山坳里的諾鄧,曾經是鹽馬古道的中心,這片風水寶地擁有“太極鎖水”的震撼奇景。近2000年歷史的鹽井是大自然的饋贈,鹽與火腿的完美組合讓諾鄧火腿因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名揚四海。諾鄧不僅民風淳樸,還文風盛行,走出過不少“滇中儒士”。
諾鄧古鎮隱匿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的遠山深處,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。在白云的映襯之下,那份與世隔絕的靜謐美好得讓人出乎意料。
從唐代南詔時期以來,諾鄧的村名沿用了1300年從未變更,這里曾是滇西地區重要的經濟重鎮,居民長久以來都以煮鹽為生。不過,隨著解放后海鹽的大量開發,這個失去了經濟支柱的千年鹽鎮漸漸被世人遺忘,繼而被長久地掩埋在了時光中。
現在,諾鄧被拂去了歷史的塵埃,再度重現于世人眼前,這方“人間凈土”的純粹和質樸就如當地民歌般令人回味悠長:“萬馱鹽巴千石米,百貨流通十土奇。行商坐賈交流密,铓鈴時鳴驛道里……”。
諾鄧村出鹽,曾經,鹽是諾鄧的“命根子”。這座山坳間不起眼的小村莊,曾是著名的鹽馬古道的中心,F今,山腳的村口還留存著僅有的一口鹽井,井口周圍常年滲水,地表上零星散落著雪白的鹽晶顆粒。
正如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在這一集的片名一樣,諾鄧火腿之所以別具風味,是得益于“大自然的饋贈”。 因為諾鄧恰好位于河谷中江水轉彎的地方,這種溫潤的氣候最適合對火腿進行深度發酵。另外,那里的村民養豬多以玉米、大豆及綠葉植物為飼料,最后產出的豬膘肉不僅肉質細膩、而且油脂薄、瘦肉多,口感十足。
除了溫和新鮮的食材,成就美食的調味料同樣取材于自然——鹽是腌制諾鄧火腿的致勝關鍵。諾鄧井鹽口味清淡,對于腌制火腿來說,是藏匿于深山的最好調味料。
在腌制火腿之前,村民們會在鹽井里取出鹵水熬制成鹽。村民們的熬鹽技術看起來簡單粗糙:就地搭一口土灶,支上鐵鍋,把鹵水倒進鍋里,然后生火熬煮。雖然用這種方法熬制出來的鹽顆粒比較粗大,但村民們卻認為這才是熬制“原汁原味”諾鄧火腿的傳統方法。
諾鄧火腿的口感需要存放整整3年的時間才會發揮到極致,到那時,火腿可以生吃,且脂肪會氧化成特殊的美味?拷穷^的部分肉質最好,適合切成薄片下鍋爆炒,萵筍炒火腿、火腿炒飯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家常菜。
“千年等一腿”,一句廣告語道出了諾鄧火腿制作過程的長期性。諾鄧火腿屬于“物以稀為貴”的典范,腌制完成一只火腿需要不少時間和心血。即便是現在,火腿的產量每年也只有不到100噸,很難滿足慕名前來的食客們的口。
如需了解最真最地道最正宗的【火腿】的價格行情,批發火腿(本站批發所有產品為正品)
請聯系“中國好火腿網”官方QQ/微信同號:595950754 聯系電話:158-087575-31